《吹動大麥的風》以兄弟反目為基準,對映思想本質的徬徨
作者:離島大夫
肯洛區的電影最為特別之處,就是在慣於使用不溢美虛張的鏡頭語言去詮釋捕捉市井小民最為樸實無華的生活片段,如〈麵包與玫瑰〉、〈甜蜜十六歲〉之中對於社會主義機制的無力感。其實這一切都應該要觀照於肯洛區電影最為原始之作〈鷹與男孩〉,沒有層層覆蓋如花蕊的故事技巧,也沒有龐複雜杳的劇情對白人物走位,所帶來的只有最基本,讓人能夠感受俯拾即是親和力的生活小曲。
在觀看本片之前,我根本性認為,如果說〈甜蜜十六歲〉是〈鷹與男孩〉的姐妹作品,同樣以類似楚浮〈四百擊〉的青春徬徨作為出發點。那麼同樣也是肯洛區執導的〈以祖國之名〉,必然就是〈吹動大麥的風〉的一次堂皇的預告試演,這樣說則也許有些誇張了,但絕不是對〈以祖國之名〉有所貶抑。兩片同樣的都可以是一個很好萊塢式的格局電影,無論是〈以祖國之名〉之中將愛情與共產主義做成一種拉鋸戰式的曖昧連結;直接一點來說本片甚至做得更為傑出,以兄弟反目成仇的形象為基準,其後卻表明著對於思想本質的徬徨,那就是關於愛爾蘭與英國相互的國族定位,追逐,放逐,而又彼此緊密相連。藉此為歷史又畫下了一筆,關於人性最基本的仇恨、利益、醜惡。
我很欣賞電影的開頭,鏡頭樸實的直接切入比賽的各種面貌,有人暴力相對有人私下承受,但很意外的是,做為一部史詩電影,卻沒有蕩氣迴腸搧情萬分的配樂,也沒有誇張的肢體示現,肯洛區所帶來的,竟然就只是一場單純的競賽。而我一直在想著,一開始兄弟二人就被切割為兩個隊伍,相互角力形成兩派勢力,電影結束後我時常想這也許是一場預言,原先也許是以兄弟關係﹝血脈綿延、基因對位﹞,卻因為思想主義的不同而被迫走上歧路。
即使是一開始都懷抱著美好的理想。
這部電影的前半段其實是洋溢著一種浪漫猶如糖衣裹覆的氛圍,雖然英國軍隊是以一征服者的強硬姿態壓榨著愛爾蘭人民,但對於革命同胞的共體時艱卻是無比美好的,意念理志一同。即使遭受斷指酷刑也能夠確立起不敗的意念,更即使是將自己從小照顧到大的少年親手槍斃也是無其所謂,但最為可怕的反而是人心,我無比恐懼起的一點便是於此。就算是我們多怕未來,但是總會有一些什麼信念會帶領我們前行,那總是包括著身邊的另一人,如友人、情人或是血骨緊密的親戚關係。
這無疑是我所能以窺見探得知的一點哀傷訊息,就算思想主義是多麼樣地偉大所不可冒犯,但是人性之私一樣能清楚掌握那些絲微漏洞。雖然也許兄弟相擁的那些歲月裡面常常彼此哭得一鼻子一眼睛黏瘩瘩,但是在權力的背後,竟然醜陋之處還是一樣會被揭露,掀起紅布幔簾的一瞬間裡,所謂的理想背景將終遭稀釋化,所剩下的,只是無止盡的悲劇。
電影的最後一幕集結在那開始的最初現場,那本應是最為溫馨的家園。卻在一連串的戰亂、革命之中,一再遭到侵略,昔日受害者成為加害者,而受到創害的,只是同樣的背景,被欺辱。在大環境之下一點反抗能力也無的,卻在歷史一再重演的,誇張卻又真實,我想那是最臨近於崩潰點的故事末尾了。
而電影布幕終究要落,我們餘下所做的,卻只能夠在電影幕前慶幸,我們並未徹底分崩離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