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感動!榮獲德國奧斯卡雙料大獎提名

世界五十大小說〈德語課〉改編

★德國電影獎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提名
★荷蘭海邊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攝影大獎
★德國羅爾巴赫電影獎最佳攝影大獎
★漢堡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有時你必須做一些對抗職責的事
The German Lesson
《寶拉:裸畫像》導演
克利斯蒂安施沃喬夫 最新力作

電影簡介 劇情大綱 導演介紹
演員簡介 作者簡介 預告觀賞


經典改編挑戰禁令《偷畫男孩》勇奪荷蘭電影節最佳影片

榮獲「德國奧斯卡」雙料提名的新片《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描述一個男孩無畏納粹「禁畫令」、偷藏畫作的故事。該片改編自德國知名作家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轟動全球的小說〈德語課〉,並由《王冠》導演克利斯蒂安施沃喬夫(Christian Schwochow)親自編導,內容大膽挑戰德國人向來引以為傲的「克盡職守」,並對當前全球民粹現象作出提醒。驚人的是,片中遭到「禁畫令」的藝術家真有其人,原型就是曾被納粹譴責為「墮落藝術」的表現主義大師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賦予電影更多的話題。《偷畫男孩》不僅拍出風聲鶴唳的年代,演員表現更被形容為「強大的演出」,除連獲德國奧斯卡、巴伐利亞、羅爾巴赫等電影獎肯定外,更跨國勇奪荷蘭海邊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電影《偷畫男孩》改編的原著〈德語課〉,不僅是文學經典,更充滿對道德勇氣和創作精神的自省自察。該書全球總銷售量高達2500萬冊,並被德國中學列為教學教材,不僅影響力凌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的〈錫鼓〉,知名度更直追托瑪斯曼的〈布登布魯克家族〉,甚至超越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導演施沃喬夫以優美紮實鏡頭拍攝該片,除將易北河美麗風光盡收眼底,劇情更是感人至深。就連原著作者藍茨的遺孀烏拉萊默(Ulla Reimer)看完都表示,「如果藍茨能看到,一定會很喜歡」。

《偷畫男孩》劇情描述:少年「西吉」被關在感化院囚房中罰寫作文,題目是〈善盡職責的快樂〉,瞬間思緒倒流至二戰期間:他的警察父親顏斯(德國影帝烏里諾森Ulrich Noethen 飾)接獲了納粹「禁畫令」,命令他去監視畫家麥克斯(奧地利影帝托拜亞斯莫瑞提Tobias Moretti 飾)一舉一動,並舉報且毀滅所有畫作,使小小年紀的他竟成了納粹的幫兇。戰火越演越烈,記憶流淌不息…,這篇作文終於讓他看清「克盡職責」的真諦…。片中除兩位影帝的恩怨糾結,分飾「西吉」的兩位年輕演員童星李維艾森布萊特(Levi Eisenblatter)與湯姆格羅瑙(Tom Gronau)表現更不惶多讓,尤其後者在感化院的多場全裸戲,揮之不去的成長陰霾令人揪心,獲國際媒體〈銀幕〉大力推崇「精彩亮眼」。

[BACK]

當警察查獲一幅全新畫作,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在易北河一座孤島上,少年西吉被關在感化院囚室裡罰寫作文,題目是「善盡職責的快樂」,他卻遲遲難以下筆,並勾起讓他一夜長大的回憶,那是他與警察父親「克盡職責」的一段往事…。

二戰期間,父親顏斯(烏里諾森Ulrich Noethen飾)奉納粹之命執行「禁畫令」,除監控知名畫家麥克斯(托拜亞斯莫瑞提Tobias Moretti 飾),更得舉報、銷毀他的所有畫作。儘管麥克斯曾是顏斯的莫逆,但顏斯卻依然堅持「克盡職責」,使夾在中間的西吉(李維艾森布萊特Levi Eisenblatter飾)陷入了掙扎。而麥克斯一句「有時你必須做一些對抗職責的事」,竟讓西吉決定違背禁令…。

麥克斯的畫作全數遭到沒收,西吉則偷藏了一幅在倉庫裡。有天,警察意外在麥克斯住處查獲一幅全新畫作,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當父親顏斯得意洋洋去跟納粹邀功時,西吉卻沒勇氣承認,該幅畫作其實出自他手…。父親顏斯會遭遇什麼下場?西吉又會連帶受到處罰嗎?畫家麥克斯和他被偷藏的畫作,未來又將如何?

[BACK]

施沃喬夫改編經典文學《偷畫男孩》編劇母親出手奪大獎

克利斯蒂安施沃喬夫(Christian Schwochow)1978年生於德國呂根島的貝爾根,高中畢業後,先是擔任喜劇編劇以及電視與電台的主持人,之後則進入熱播影集的劇組實習,並曾擔任電視台的記者。2002至2008年,他進入巴登符騰堡電影學院攻讀導演,並於在學期間拍攝了短片《瑪塔和她會飛的祖父》(Marta und der fliegendeGrossvater)。有趣的是,該片劇本是由施沃喬夫與母親希爾德(Hilde Schwochow)一同撰寫,兩人的合作也一直持續至今,一共完成了四部電影,其中還包括克利斯蒂安施沃喬夫的首部劇情長片、榮獲多項大獎的《11月的孩子》(November Child)。

2011年,施沃喬夫的第二部電影《雙面誘惑》(Die Unsichtbare),奪下捷克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最佳女主角大獎,以及天主教人道主義精神獎。2013年,他的第三部電影、同樣由母親編寫劇本的電影《西方》(Westen),勇奪加拿大蒙特婁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更在柏林、舊金山當地影展連奪觀眾票選獎。值得一提的是,施沃喬夫後來執導由父母一同編劇的電視電影《博恩霍姆大街》(BornholmerStrasse),竟成功吸睛七百萬觀眾,獲得德國格林莫獎與斑比獎授與「年度電視盛事」殊榮。

2016年,施沃喬夫拍攝了描繪表現主義畫家寶拉莫德索恩貝克爾(Paula Modersohn-Becker)短暫人生的電影《寶拉:裸畫像》(Paula)。2018年,他備受讚譽的影集《壞帳銀行》(Bad Banks)獲邀於柏林影展首映。該劇於德國ARTE與ZDF電視台播映,共分6集,主要揭露了跨國銀行間的複雜體系,及其置國家財政安全於不顧而逐利的本性,一劇連奪德國格林莫獎、德國電視獎、巴伐利亞電影獎等多項大獎。克利斯蒂安施沃喬夫近來剛忙完德國第三季的熱播影集《王冠》(The Crown)的拍攝,他執導該季中的兩集。

電影《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是施沃喬夫改編德國小說家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的經典戰後文學〈德語課〉(Deutschstunde),片中描繪了親情與友情在當下所遭受的扭曲,並與《錫鼓》、《再見列寧》及《竊聽風暴》等經典戰後反思電影相提並論,被形容是「力道強勁的電影」。施沃喬夫坦承,之所以重新拍攝《偷畫男孩》,肇因德國近年民粹主義抬頭,讓他憂心社會的走向,希望藉此喚醒人們再次反思納粹教訓並隨時保持警惕。而電影《偷畫男孩》感人至深,就連原著作者藍茨遺孀烏拉萊默(Ulla Reimer)看完都表示,「如果藍茨能看到,一定會很喜歡」。該片除榮獲德國奧斯卡雙料大獎提名,更勇奪荷蘭海邊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多項國際大獎。

[BACK]

影帝烏里諾森名人專業戶《偷畫男孩》兩扮納粹頭目頻奪獎

從影30多年的德國影帝烏里諾森(Ulrich Noethen)經常出現在許多德國電影和影集,甚至主演過綜藝喜劇。畢業於斯圖加特表演藝術大學的他,出生於慕尼黑保守家庭,父親曾是知名教會牧師。當決定從事演藝工作時,他便以母親姓氏「諾森」(Noethen)為藝名。有趣的是,相貌堂堂的烏里諾森,經常受邀演出德國歷史名人,單是「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他就曾在電影《帝國毀滅》和《拜見希特勒》(Mein Fuhrer)中兩度扮演。演藝生涯中曾獲包括德國電影獎、巴伐利亞電影獎、阿道夫格里姆獎和金攝影機獎等十多座大獎。

烏里諾森這次在新片《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飾演受命監控知名畫家(原型為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一言一行的鄉村警察,甚至禁止他作畫。即使畫家是他的莫逆,甚至曾救過他的性命,但他依然選擇「克盡職責」,甚至要他10歲的兒子也幫忙監視,不僅造成兒子成長陰影,連他自己都成了偏執狂,即使戰後「禁畫令」解除,他依然堅持繼續監視畫家…。烏里諾森演出現今德國人父執輩的模樣,他們歷經過納粹,對上級唯命是從,即使政權更迭依然難脫陰影。而他精湛的演出,也助《偷畫男孩》一舉榮獲德國奧斯卡雙料大獎提名。

奧地利影帝莫瑞提展風骨《偷畫男孩》藉畫嘲諷納粹惹殺機

奧地利影帝托拜亞斯莫瑞提(Tobias Moretti)畢業於維也納音樂與應用藝術大學後,轉赴慕尼黑進修,從此留在德國發展,同時於樂壇和戲劇界發展,並廣獲好評。去年更以電影《吉普賽皇后》勇奪奧地利影帝。這次他在電影《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飾演被納粹監控的畫家麥克斯,其原型即為德國表現主義先驅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1867-1956)。片中身陷險境的他,仍不忘幽默以一幅油畫〈微笑海鷗〉,嘲諷好友對掌權者的盲目服從,卻差點為自己惹來殺機…。莫瑞提片中精采展現了藝術家不卑不亢的風骨,助該片一舉榮獲德國奧斯卡雙料大獎提名,更勇奪荷蘭海邊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多項國際大獎。

童星、鮮肉共飾一角《偷畫男孩》勇奪荷蘭電影節最佳影片

德國當紅童星李維艾森布萊特(Levi Eisenblatter)和小鮮肉湯姆格羅瑙(Tom Gronau),這次在電影《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中,聯合飾演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西吉」,將這部改編自「世界五十大小說」的電影,重新呈現在觀眾眼前,演技受到極大讚賞。不僅片中被關在感化院罰寫作文的小鮮肉湯姆格羅瑙全裸犧牲演出,童星李維艾森布萊特更遭到警察父親體罰,稚嫩小手還被狠心父親置入滾燙油鍋中,教人虐心。該片是德國小鮮肉湯姆格羅瑙的第二部電影,也是已演過6部電影的童星李維艾森布萊特更上層樓之作。兩人片中的精彩演出,除讓觀眾看得感動不已,更助該片獲得國際重視,一舉勇奪荷蘭海邊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多項國際大獎。

[BACK]

齊格飛藍茨《偷畫男孩》原著〈德語課〉名列世界50大小說

電影《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改編自德國小說家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1926-2014)的代表作〈德語課〉(Deutschstunde),內容取材自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在納粹時期遭禁止作畫的真實事件,並對被納粹踐踏的公民義務進行反省,成為戰後德國最廣為流傳的小說之一。該書1968年出版後就成為暢銷書,屬於德國「戰後文學」經典之作,其文學寫實對納粹德國社會心態的刻畫與批判,曾轟動一時,受到讀者青睞程度,不僅凌駕葛拉斯的〈錫鼓〉,知名度更直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的〈布登布魯克家族〉,以及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由於該書具有宣揚道德勇氣的教育意涵:除主題描寫藝術家的良心職責,闡揚反抗盲目服從,杯葛泯滅人性的專制,唾棄暴力政權的警察職責,被德國列為中學教材,更提昇了藍茨的文壇地位。

藍茨出生於東普魯士的馬祖里(現今波蘭境內),一直被視為具有高度社會正義感和道德形象的作家。〈德語課〉是他的成名作,名列世界50大小說,不僅是德國中學生的指定讀物,更是每本德國文學史所認定的必讀經典。該書描述在易北河一座孤島上,少年西吉被關在感化院罰寫作文,題目是〈善盡職責的快樂〉,讓他回憶起他與警察父親曾經「克盡職責」的一段往事。書中不僅鋪陳他的成長心路歷程,更審視瘋狂時代中被扭曲的人性,以及父權社會中對立的父子關係,並分析批判了長久以來被視為德意志最高品質的「克盡職責」思想。藍茨想藉此打破德國人向來「盲目履行職責」的迷思。

藍茨費時整整四年寫完〈德語課〉,書中人物簡單,情節環環相扣,充滿對道德勇氣和創作精神的自省自察。他將敘述故事的主角安置在感化院裡,並以他被罰寫作文為引子,回憶起1943年的往事,成為該書的神來之筆。內容則娓娓道來戰爭中德國邊陲之地的小警員,如何假藉「克盡職責」,淪為納粹白色恐怖幫凶的過程。〈德語課〉僅在德國就銷售了140萬冊,迄今發行已超過30版,全世界更大受歡迎,共計銷售2500萬冊,成為德國反思文學的代表作,後來還被拍成電影,魅力及影響力更始終未減。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