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熱烈不歇!史上最艱鉅的演出任務
![]() |
★美國聖地牙哥猶太影展 觀眾票選獎
★榮獲路德維希港德國影展 觀眾票選獎 ★勇奪柏林布蘭登堡猶太影展 最佳影片 《顛父人生》歐洲影帝
彼得西摩尼謝克 登峰之作 一場絕無可能的交響樂演出!
![]() Crescendo
《我的父親》德國導演
托爾薩哈維 最動人新作 |
電影簡介 | 劇情大綱 |
導演介紹 | 演員簡介 | 預告觀賞 |
電影官網 | 中文部落格 |
史上最艱鉅音樂任務《交響狂人》掌聲不歇連奪觀眾票選獎
這部直探敏感火藥庫的音樂勵志片《交響狂人》,是德籍猶太裔導演托爾扎哈維(Dror Zahavi)的最新作品。他將知名指揮家丹尼爾巴倫波因的當年創舉入題,時隔21年再度蔚為佳話。1999年,丹尼爾巴倫波因成立「西東合集管弦樂團」*,並在他與華裔音樂家馬友友指導下,以音樂跨越藩籬,致力於以阿和平。但世代傳承的家國仇恨,卻使樂團自成立即備受挑戰,經過多年努力才為世人稱頌,不僅曾獲邀在前教宗本篤十六世御前演奏,2012年於倫敦音樂節詮釋貝多芬全套交響曲,更是萬人空巷。電影《交響狂人》除劇情高潮迭,片中更倡導「寬恕」等人性最高貴價值,不僅勇奪柏林布蘭登堡猶太影展最佳德國電影,更連奪美國聖地牙哥猶太影展、路德維希港德國電影節等雙料觀眾票選獎。
*「西東合集管弦樂團」(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是一支青年管弦樂團,由猶太裔指揮家丹尼爾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和已故巴勒斯坦裔學者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Said)於1999年所創立,藉德國詩人歌德作品「西東詩集」命名而成。該樂團長駐於西班牙塞維亞(Sevilla),樂手分別來自埃及、伊朗、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和以西語為主等中東地區。在巴倫波因與馬友友指導下,該樂團使以、阿雙方青年音樂家跨越藩籬、相互切磋,並定期同赴世界各地演出,曾為2012年奧運開幕式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蔚為和平佳話。 |
這些來自以阿兩邊的音樂家,自出生就互為敵手...
他們很快自動分成兩個派系,並以各自的小提琴手為首。首先是來自巴勒斯坦的蕾拉,雖然母親從小教她上街抗爭以色列,但她從不為所動,始終在佈滿催淚瓦斯的動亂中努力習琴。另一方的以色列提琴手朗恩,自幼練就紮實的古典音樂底子,甚至組成了樂隊。蕾拉每天前往特拉維夫場地練琴,得辛苦通過以色列軍隊駐守的檢查哨,甚至經常遭受羞辱。朗恩則直接將他的樂隊成員帶進樂團參加徵選,意圖影響團員比例,雙方衝突一觸即發...。 為能順利完成這場交響樂演出,愛德華決定傾他全部教學資源與溝通技巧,克服雙方的文化差異與國仇家恨。他真能成功讓大家放下仇恨、恐懼和偏執,彼此信任、團結起來,進而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演練並順利登台嗎? |
托爾扎哈維導戲太爭議《交響狂人》游走敏感邊緣反應熱烈
2020年,托爾扎哈維執導的最新作品《交響狂人》(Crescendo)一舉震撼德國慕尼黑國際影展。該片不僅邀到《顛父人生》男主角、歐洲電影獎影帝彼得西摩尼謝克(Peter Simonischek)擔綱主演,靈感更取自現任柏林歌劇院總監丹尼爾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曾轟動一時的和平創舉:他曾將以色列與阿拉伯的年輕音樂家們,以1:1比例聚在一起演奏,祈能靡平以、阿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而舉世嘩然。全片議題大膽、遊走最敏感邊緣,尤其一場雙方水火不容音樂家對峙飆罵的戲,對白挑釁、猛烈前所未見,一不小心即可能差槍走火。該場戲在拍攝時,就有演員因說不出口詛咒對白而當場昏厥,現場氣氛劍拔弩張,卻更能讓人深刻感到和平的重要性。 《交響狂人》講述知名的德國指揮家愛德華(彼得西摩尼謝克 飾)要組一個橫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青年交響樂團,為了達成這個艱難任務,他試著克服雙方文化差異與國仇家恨,希望能作一場和平且成功的交響音樂會演出。該片劇情高潮迭起,演員表現更是精采,在慕尼黑國際影展首映時,掌聲熱烈長達十分鐘久久不歇,被國際媒體喻為「史上最艱鉅的交響任務」。值得一提的是,《交響狂人》片中大膽提及「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絕對能共存」、「千萬別再把問題丟給下一代」等爭議金句,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觀眾的回應讓我很驚訝」,熱烈反映遠超過導演扎哈維的預期。 |
彼得西摩尼謝克持指揮棒《交響狂人》勇奪最佳德國電影大獎
1980年代,彼得西摩尼謝克出演過許多電影與電視影集,並獲得許多導演的一致讚賞。他的電影處女作是瑪格麗特馮卓塔(Margarethe von Trotta)的《三姐妹》(Paura e amore),之後則接連出演包括《母語》(Geburtig)、《超爆龍捲風》(Oh Shit !)與《寂寞心風暴》(October November)等知名電影。 彼得西摩尼謝克自1999年來即為維也納城堡劇院成員,並自2002年起連續八年在薩爾茨堡戲劇節(Salzburg Festival)挑梁演出霍夫曼斯塔(Hugo Hofmannstahl)經典名作《每個人》(Jedermann),舞台成就備受讚譽。2016年,他因演出坎城競賽片《顛父人生》(Toni Erdmann)爆紅,瞬間成了國際大明星。片中他飾演一個高大笨拙卻溫暖的父親,演技精湛感人,一舉榮登歐洲電影獎影帝。 彼得西摩尼謝克這次在新片《交響狂人》中,飾演知名的德國指揮家愛德華史波克。為組一個橫跨以、阿的青年交響樂團,他除得想辦法克服團員們本身的矛盾與衝突,更被迫面對自己身為納粹後代的不堪事實。而他精湛具關鍵性的演技,使該片張力十足,在慕尼黑國際影展首映時,驚艷全場觀眾,掌聲喝采長達十分鐘久久不歇,之後更勇奪柏林布蘭登堡猶太影展最佳德國電影大獎。 莎賓娜艾瑪莉忍辱演奏《交響狂人》勇奪美國觀眾票選獎
莎賓娜艾瑪莉在就學期間,就已開始表演生涯,曾參與真人實境影集《Euro-WG》及《達斯米森大屠殺》(Das Missen Massacre)和《注意WK!》(Attention, get set, WK!)等電影演出。2016年,她自柏林夏洛滕堡表演學校畢業後,因為參演電視電影《兄弟》(Brothers)及主演德國電視二台犯罪影集《SOKO維斯馬》(SOKO Wisma)開始走紅。 《交響狂人》堪稱艾瑪莉的電影處女作,她在片中飾演來自巴勒斯坦的小提琴手蕾拉,雖然從小被母親灌輸要生存、就得跟以色列人抗爭,但她始終在佈滿催淚瓦斯的動亂中專心習琴。本身就擅長小提琴的艾瑪莉,演奏戲一概難不倒她,唯獨「吵架」她最不擅長,每次演完都幾乎讓她崩潰。艾瑪莉在《交響狂人》被指揮家愛德華史波克(彼得西摩尼謝克 飾)指定擔任「首席提琴手」引發眾怒。片中她為顧全大局、力排眾議執意練習,在一觸即發的緊繃氛圍中,忍辱演奏出了韋瓦第《四季》、德弗札克《新世界》等名曲,一場她與「不吵不相識」的以色列提琴手朗恩(丹尼爾丹斯科夫Daniel Danskov 飾)在機場即興合奏法國音樂家拉威爾《戰火浮生錄:波麗露》(Bolero)的演奏戲,後座力震撼美國聖地牙哥猶太影展,觀眾無不淚灑現場,不僅讓她獲得媒體讚譽「希望之光」,更使該片一舉勇奪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丹尼爾丹斯科夫才氣縱橫《交響狂人》連奪雙料觀眾票選獎
丹尼爾丹斯科夫18歲時回到德國柏林,志向也從最初的醫學、生物學和媒體管理,確定轉向表演藝術,並獲頒倫敦藝術教育學院學士學位。他以舞台劇《玻璃動物園》及主演BBC影集《急診室》(Casual+y)和時代劇《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綻露頭角,並在德國RTL電視台《聖馬克》(Sankt Maik)影集一人分飾二角,榮獲巴伐利亞電視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外型俊帥的丹斯科夫,因為音樂才華被導演托爾扎哈維(Dror Zahavi)相中,邀他在電影《交響狂人》飾演以色列提琴手朗恩。片中恃才傲物的他,從不把阿拉伯人看在眼裡,面對指揮家史波克(彼得西摩尼謝克 飾)指定技不如他的同儕蕾拉(莎賓娜艾瑪莉 Sabrina Amali 飾)擔任「首席提琴手」,竟當場踢椅洩憤、拂袖而去,狂狷性格演得入木三分。而一場他在機場即興演奏拉威爾《波麗露》(Bolero)的震撼戲,不僅才氣縱橫、更讓狂狷形象大逆轉,使該片連奪美國聖地牙哥猶太影展、路德維希港德國電影節等雙料觀眾票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