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滿載!一趟追尋愛和自我的奇異之旅
|
◎ 瑞士蘇黎世影展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他們帶了一盆花, The World Is Big And Salvation Lurks Around the Corner |
【轉角遇見感動】-電影簡介 |
精彩!豐富!感動!《在世界轉角遇見愛》狂奪9項國際大獎 《在世界轉角遇見愛》(The World Is Big and Salvation Lurks Around the Corner)是改編自德國「萊比錫文學首獎」作家伊利亞托亞諾(Ilija Trojanow)的同名得獎小說,由德國、保加利亞、匈牙利和斯洛維尼亞等四個國家共同合作,以將近一億台幣(200萬歐元)的製作費,費時八年才拍攝完成。電影雖橫跨了三個不同的年代、三個不同的世界和三個不同的世代,卻以極深入淺出的方式娓娓道來劇情,十分引人入勝。 《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劇情描述一個因車禍意外而失去記憶的德國男孩亞歷山大,跟隨一名自稱是他「祖父」的陌生男子,翻山越嶺去旅行的故事。在「祖父」的引領下,亞歷山大在越過了阿爾卑斯山、穿過了義大利後,最後竟奇蹟似地一一找回了他所失去的記憶,過程中充滿了無限的驚奇與感動…。有趣的是,導演史帝芬柯曼達瑞夫(Stephan Komandarev)原本學醫,在當了四年的小兒科醫生後,他轉而報考並畢業於保加利亞大學的電影導演系,自此開始圓他人生的另一個夢。 這部溫馨精彩的《在世界轉角遇見愛》,雖是「醫生導演」史帝芬柯曼達瑞夫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卻因為口碑極盛,在一年之間瘋狂受邀於全球各大影展。它不但受到觀眾的喜愛、引發了極熱烈的迴響,更連續奪下「瑞士蘇黎世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多達9項的國際大獎。這部讓人深深著迷的電影,輕鬆點出了我們人生最簡單、卻也最重要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而我,該用怎樣的方式,活出我自己?精彩、豐富、感動,您千萬不能錯過! |
---|
【轉角遇見真愛】-劇情大綱 |
為了一探自己過去,他決定展開這趟「回家」之旅… 住在德國的亞歷山大,因為一場嚴重車禍而失去了記憶。此時一名自稱是他祖父的男子百丹卻突然出現,送給他一張老照片和一副雙陸棋,並要帶他「回家」。亞歷山大雖對百丹十分陌生,但當他如數家珍地說出了自己幼時的種種,卻使他驚訝不已。為了重新喚回記憶,並一探自己的過去,亞歷山大決定追隨百丹,展開一趟「回家」之旅…。 兩人於是帶了一盆花和一瓶葡萄酒,共騎一輛協力車往南出發。當他們踏上阿爾卑斯山時,百丹告訴他:這世界正等待他去發現…。當他在旅途中邂逅一名美麗的匈牙利少女時,百丹又鼓勵他,愛情稍縱即逝,要緊緊把握…。更有趣的是,百丹也告訴亞歷山大:命運就像你手中的棋子,而人生則是隨之起舞的遊戲,勝敗輸贏,一切都靠自己掌握…。 隨著旅程逐步接近終點,亞歷山大所遺忘的記憶,竟也越來越鮮明…。然而當兩人抵達義大利後,百丹卻在第二天便消失無蹤了,只留下了一句話:要亞歷山大靠著自己,找到「回家」的路!究竟亞歷山大能否不負百丹的期望,如願找到「回家」的路?而百丹又真的是他的祖父嗎?這段旅途所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又會為他帶來什麼影響呢?當過去記憶一一湧現,亞歷山大是否又真能如百丹所說,成功擲出他命運的奇蹟呢? |
---|
【轉角遇見夢想】-導演介紹 |
《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導演史帝芬柯曼達瑞夫 為圓夢棄醫從影 《在世界轉角遇見愛》這個故事令我非常著迷,它點出了我們人生最簡單卻也最重要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該用怎樣的方式活出生命?尋找一個適切且明確的答案,需要歷經一段漫長困難的心靈探索。我們可以獨自啟程,或是借鏡於東方悠久的傳統── 化身謙卑的學徒,在早已參通天理的長者身旁尋找答案。 許多我的朋友以及親戚都懷抱著希望奔向西方世界,然而這種希望,卻如同他們混雜著外語和母語的說話方式一樣,同時也攙拌著鄉愁與困惑。留下或離開?我們該返鄉,還是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的文化?出生和終老的地方,究竟那一個才是你真正的家? 改編自德國作家伊利亞托亞諾半自傳同名小說的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首次在電影裡呈現了西洋雙陸棋的哲學、以及隱含其中的世界觀。關於雙陸棋的術語、玩笑以及對奕者間的如謎魅力,也都將被忠實呈現了出來。雙陸棋是至今尚存的最古老遊戲之一,其風靡全球的魅力,尤以在巴爾幹民族最為明顯。它同時也是劇中兩位主角故事的一部分,帶領著他們穿過時間與空間的隔閡。而這趟旅程的舵手即是「百丹」──他是雙陸棋之王,機智又慈祥,以充滿智慧和幽默的樸實哲學,引領了我們穿越他們人生中的每場際遇。 我們試圖將一個跨越障礙、泯除扞格的故事,說得幽默動人並且饒富魅力,而其中的所有一切,都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因為「世界之大,轉角有愛」呀! 以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走遍全球、獲獎無數的史帝芬柯曼達瑞夫(Stephan Komandarev),是現今保加利亞最受期待的青年導演,他除了身兼製片、導演以及編劇等多重身份外,同時也是「新保加利亞大學」的知名老師,啟發過無數學子投身保加利亞的電影工業。不過這位在國內外皆享有盛名的成功導演,最初並沒預料到自己會踏上從影之路,因為他一開始的本業,其實是名醫生。 史帝芬柯曼達瑞夫生於1966年9月28日,原畢業於保加利亞醫學院。他在執業當醫生四年後,重新考進了新保加利亞大學修習影視導演,首部長片《Dog’s Home》即入選柏林影展「國際新電影論壇」,並勢如破竹奪下保加利亞「瓦爾納電影節」的最佳影片「金玫瑰」大獎,成為保加利亞備受期待的新銳導演。其後,史帝芬柯曼達瑞夫一邊籌備新片,一邊將關注焦點投向保加利亞境內的宗教問題,他並接連以《Bread Over The Fence》與《Alphabet Of Hope》等紀錄短片囊括德國「萊比錫國際紀錄片與動畫影展」、「保加利亞紀錄片影展」等大獎,成為名副其實的全能導演,也讓他的最新力作《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得以廣納各界資金,在雄厚的資源下完成。 《在世界轉角遇見愛》雖是史帝芬柯曼達瑞夫所導演的第二部長片,卻整整花了八年的時間來籌備,期間不僅歷經15個版本的草稿,更破天荒地延攬了四名編劇共同撰寫。《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全片橫跨德國、保加利亞、匈牙利及義大利等四個國家拍攝,並呈現了五種異國語言,搭配著國際級影星米基馬諾洛維克(Miki Manojlovic)以及德國新秀卡羅柳別克(Carlo Ljubek)的精采演出,使得這個講述祖孫間動人親情和一段奇蹟之旅的電影,為史帝芬柯曼達瑞夫輕鬆橫掃了十多項國際大獎,並入選了2009台北電影節的「青年導演競賽」單元。 |
---|
【轉角遇見旅人】-作者介紹 |
德國萊比錫文學首獎得主伊利亞托亞諾 以旅行寫作為家 伊利亞托亞諾(Ilija Trojanow)於1965年生於保加利亞,幼年時隨父親逃離共產統治下的南斯拉夫,並經義大利抵達德國後,獲得了政治庇護。1972年他們舉家遷至肯亞,並在首都奈洛比定居了12年之後,伊利亞托亞諾回到德國研讀法律與民族學,畢業後成立了個人出版社,以拉丁美洲文學為主要引介對象。 90年代初期,伊利亞托亞諾前往非洲旅行,期間寫下了他第一本與非洲有關的著作【東非馬利諾的神話與日常生活】(Myth and Everyday Life in East Africa, Marino)。1996年,他與辛巴威作家Chenjerai Hove合力編寫【熱帶之書】(Baobab Books),大力介紹非洲當地優秀文學與作家;而同年,他的第一本、也是最知名的半自傳小說【在世界轉角遇見愛】(The World Is Big And Salvation Lurks Around The Corner)出版,並在世界文壇造成轟動。 2006年,伊利亞托亞諾寫下了他最具野心的創作【世界搜藏家】(The Collector of Worlds),隨即勇奪德國萊比錫文學首獎,並登上書店暢銷排行榜長達數月之久。他同時也身兼多本書的翻譯、編輯與出版社發行人,創作類型則囊括小說散文、報導文學、文化評論、人物傳記與科幻小說。 以世界為家的伊利亞托亞諾,創作多在世界各地取材,旅行是他的工作,寫作則讓他找到回家的感覺。他的足跡遍佈七大洲,曾為了取材而自非洲遠赴印度孟買。他並曾先後定居開普敦、慕尼黑、澳洲,現在則落腳維也納。 |
---|
【轉角遇見奇蹟】-演員介紹 |
《洞裡春光》歐洲男星米基馬諾洛維克 展現人生睿智 身為巴爾幹國家中最知名的國際影星,米基馬諾洛維克(Miki Manojlovic)自70年代跨入影壇以來,不斷以精湛的演技超越了國族紛爭,以洋溢多姿的才華,讓他同時在電視、電影以及劇場界,皆有活躍的表現,並因此榮登庫斯杜力卡的御用愛將,接連以《爸爸出差時》、《黑貓白貓》、《地下社會》等經典鉅作享譽全球,成為電影中東歐民族的最佳化身。2004年,米基馬諾洛維克曾獲南斯拉夫頒發「電影藝術終身成就獎」肯定。2007年,他的電影《洞裡春光》則讓他首度提名歐洲電影獎影帝,雖然年屆六旬,他迷人特質卻益發彰顯,而精湛的演技也是越來越動人。 米基馬諾洛維克在《在世界轉角遇見愛》裡,飾演棋藝神乎其技的棋王「百丹」,對他而言,人生就像一場棋盤上的遊戲,勝敗輸贏,全靠自己掌握。 《最後一次心動》德國新星卡羅柳別克 探尋「回家路」 卡羅柳別克(Carlo Ljubek)於1976年生於德國,父親是克羅埃西亞的移民,大學畢業於慕尼黑的知名學府Otto Falckenberg School,而後進入慕尼黑室內劇團、以莎士比亞喜劇《十二夜》的演出獲得矚目。嶄露頭角後的卡羅柳別克,不到一年即被德國威斯巴登市立劇院挖角,待了五年後又前往科隆,靠著希臘神話《金羊毛》以及德國民間傳說《尼布根龍》等劇碼走紅,並受邀以電影《歸鄉》(Going Home)跨足大銀幕,甚至還曾與德國知名新星馬提亞斯史維克福(Matthias Schweighofer)一同演出電影《最後一次心動》(Off Beat)。 卡羅柳別克影壇資歷雖淺,銀幕表現卻讓人印象深刻,影評稱他為「擅於展露個人魅力的迷人影星」;而他獨特的親和力也使觀眾與他零距離,每每現身總是引起影迷簇擁。以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走紅國際的卡羅柳別克,已被視為是德國最有潛力的實力派新星,今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德國電影《巴德麥恩霍夫》(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裡,也可看見他與《竊聽風暴》影后瑪蒂娜吉黛克(Martina Gedeck)聯合演出的身影。 卡羅柳別克在《在世界轉角遇見愛》裡,飾演失去記憶的亞歷山大,在「祖父」百丹的費心協助之下,他決定與他一同展開這趟陌生的「回家」之旅…。 影帝穆塔弗奇耶夫《在世界轉角遇見愛》離家走他鄉 希斯杜穆塔弗奇耶夫(Hristo Mutafchiev)出生於1969年,畢業於保加利亞的「索菲亞影劇學院」,他早年成名於劇場,轉入影視界後以拍商業廣告及電視劇走紅。希斯杜穆塔弗奇耶夫在1992年,拍了一支福特汽車廣告,不但讓他深具喜感的笑容被選為年度之最,更令他奪下生涯第一座演員大獎。聲名漸開的他,繼之將觸角伸向大銀幕,以電影《烈火初燃》(Burn, Little Flame, Burn)跨入影壇,而他精湛的演技也沒因轉換了舞台而被忽略:2000年,他先奪下最佳新演員大獎,繼之提名保加利亞影帝,隔年再因全方位的優質表現,獲頒演員工會的年度影帝獎,成為保加利亞新一代受矚目的實力影星。希斯杜穆塔弗奇耶夫之前曾與本片導演史帝芬柯曼達瑞夫合作過電影《Dog’s Home》,《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則是他們再續前緣的精采力作! 穆塔弗奇耶夫在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裡,飾演亞歷山大的父親,他早年在南斯拉夫極權統治下,曾被情報人員要求出賣自己的岳父,為免遭情報人員持續威脅,他於是舉家逃往德國,卻歷經了一段極刻苦的旅程…。 安娜帕帕朵普露《在世界轉角遇見愛》鄉愁無止盡 畢業於索菲亞影劇學院、容貌甜美的女星安娜帕帕朵普露(Anna Papadopulu),最初是以模特兒身份出道,曾擔任潘婷洗髮精的品牌代言人。2001年她以電影《寄往美國的信》(Letter To America)跨入影壇,隨著影片接連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在片中有亮眼表現的她也因此廣為人知,繼之受邀參與多部跨國合作電影,以秀麗長髮和出眾氣質聞名國內外影壇,並被譽為新一代的「維納斯女神」。 帕帕朵普露在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中,飾演亞歷山大的母親,個性溫婉的她無奈跟隨丈夫逃亡,原先對自由的憧憬與渴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下,漸漸被無止盡的鄉思情愁所取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