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創以色列25年來電影票房新高

★榮獲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榮獲「以色列奧斯卡」四項大獎

〝以色列第一部偉大的戰爭電影〞
-「耶路撒冷郵報」

離家越近,越危險…



BEAUFORT

柏林影展最佳導演 約瑟夫席達(Joseph Cedar)登峰鉅作

電影介紹
劇情大綱
導演介紹
演員介紹
波弗特堡
預告片欣賞

【電影最前陷】-電影簡介

《前陷風暴》榮獲2008「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前陷風暴》,劇情描述一批最後駐紮在黎巴嫩南部「波弗特堡」(Beaufort) 獨立哨所的以色列士兵,自黎巴嫩撤軍的故事。「波弗特堡」原是12世紀時十字軍所建造的堡壘, 數百年來歷經了無數的血腥戰役,卻益發使它成為英勇的象徵。1982年第一次「以黎戰爭」爆發,以色列 揮軍入侵了黎巴嫩半壁江山,並攻佔「波弗特堡」,引起各國譁然。2000年時,以色列終於在各界抗議不斷 的壓力下決定撤軍,結束了18年的佔領。然而,就在2006年《前陷風暴》拍攝完畢前夕,第二次「以黎戰爭」 爆發,再度震驚了全世界。而這部建立在真實故事基礎上、並增添了戲劇元素的《前陷風暴》於是自此一路 爆紅,不僅奪下了2007年柏林影展「銀熊獎」,並創下以色列25年來電影票房的新高,今年更入圍了「奧斯卡 最佳外語片」。這部耗資近200萬美元拍攝的《前陷風暴》,不但全片深入以色列北部與黎巴嫩的邊境取景, 更自以色列出動了50輛卡車,冒著戰火波及的危險,將大量混凝土運往邊境,重造片中「波弗特堡」的 雄偉英姿。

[BACK]

【劇情最前陷】-劇情大綱

這返鄉之路,並不如他們想像中的順利…

年僅22歲的以色列基地指揮官李拉茲(Liraz Liberti)率領他的部隊,駐守在黎巴嫩南區「波弗特堡」 (Beaufort)的地下碉堡裡。他們每天都得承受敵軍猛烈的砲火攻轟,上級卻命令他們只能挨打,完全不准反擊。 這群士兵面對如四面楚歌般的隆隆砲聲,完全無法踏出一步,甚至只能窩在這些由混凝土製造的地下隧道、碉堡 和哨所中;卻總得在最危急時刻,設法達成上級交付的任務…。

一心渴望能重回家園的他們,某日獲知政府決定撤軍的消息,每個人都欣喜若狂。然而,正當指揮官李拉茲率 領士兵們開始撤退時,卻發現這返鄉之路,並不如他們想像中的順利…。這支駐守在「波弗特堡」的最後部隊, 會遇到什麼嚴酷的挑戰呢?指揮官李拉茲又能平安將士兵們帶離前線嗎?一波波生命、信任、感情與任務上的殘酷 考驗,自此開始…。

[BACK]

【戰火最前陷】-關於波弗特堡

歷經900年流血與紛爭的「波弗特堡」

高倨山谷,佔據俯視大馬士革(Damascus)到貝卡谷地(Beqaa Valley)的絕佳位置,矗立著一座要塞。 阿拉伯人稱它為Shqif Amun,意即「高聳的岩丘」;然而它的另一個名字 ─「波弗特堡」(Beaufort,意指 「美麗的堡壘」The Beautiful Fort),卻是西方人耳熟能詳的衝突火藥庫。

在12世紀由十字軍所建造的波弗特堡,早在羅馬後期,或是拜占庭統治時期,就已有個大致的雛型。 在經過阿拉伯人擴建後,十字軍加強了「波弗特堡」既有的防禦結構,使它一躍成為黎巴嫩地區最具戰略性的軍事要塞。

多年來,歷史上的爭戰使得「波弗特堡」的所有權,歷經了十字軍、大馬士革以及西頓(Sidon)統治者的先後接管。 黎巴嫩內戰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控制了波弗特山區;而1982年,第一次以黎戰爭爆發,入侵黎巴嫩的以色列軍隊 也順勢佔領了「波弗特堡」,並盤據了長達18年之久。2000年,因國內輿論壓力而決議自黎巴嫩撤軍的以色列軍隊,在離開時 用了近6噸的炸藥企圖摧毀「波弗特堡」;然而猛烈的爆炸,卻也只使這座堅比鋼鐵的古老遺跡,掉落了幾塊碎石而已。 「波弗特堡」,與它的輝煌卻又滄桑的歷史,仍然一起矗立在南黎巴嫩的山區。

當第二次以黎戰爭爆發,以色列在2006年重回黎巴嫩時,軍方在路線部署上刻意避開了「波弗特堡」。這個佔據黎巴嫩最重要戰略位置, 曾經代表著勝利的「波弗特堡」,在歷經了900年不斷的流血與紛爭後,現已變成了個知名的觀光景點,以它過往的歷史事跡,提醒著人們 殺戮與戰爭的荒謬。

[BACK]

【導演最前陷】-導演簡介

約瑟夫席達《前陷風暴》奪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約瑟夫席達(Joseph Cedar)於1968年出生於紐約,在六歲的時候隨著父母親搬回以色列居住, 大學時就讀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in Jerusalem),主修哲學及藝術史。畢業後 ,約瑟夫席達選擇再度回到美國,進入紐約大學(NYU)攻讀電影碩士,往返兩國居住的生活背景,培 養了約瑟夫席達敏銳的觀察力,也讓他的電影總是得以挖掘出隱藏在社會表象下,屬於該世代所共同 感受到的不安。

2001年,約瑟夫席達拍攝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戰時》(Time of Favor),故事乃是依據他在以色列 時加入傘兵部隊的經驗所寫成。《戰時》總結了約瑟夫席達對於軍隊以及多元文化的體驗,使影片多了一絲 屬於個人深層的反思氣味。該片不但囊括了「以色列奧斯卡」六項大獎,使約瑟夫席達開始受到眾人注目, 在以色列當地更是開出長紅的票房,創下了年度的賣座紀錄。

2004年,約瑟夫席達的第二部作品《營火》(Campfire)問世。在該片中,約瑟夫席達將眼光轉而關注家庭 內兩代母女間的代溝與衝突,呈現同樣處於資訊世代的以色列年輕人,面臨傳統教條與新興生活之間撞擊的處境。 該片不但讓約瑟夫席達首度入圍柏林影展,最後更奪下了「唐吉軻德獎」(Don Quixote Award)以及芝加哥國際 影展(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FIPRESCI Prize)。

《前陷風暴》是約瑟夫席達執導的第三部作品,並使他二度入圍柏林影展,奪下了「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前陷風暴》被視為是近十年來最傑出的以色列電影,不但讓約瑟夫席達第三度代表以色列競逐奧斯卡,更創下以色列 24年來,首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成績。

[BACK]

【演員最前陷】-演員簡介

奧斯里可漢《前陷風暴》最後駐軍指揮官

奧斯里可漢(Oshri Cohen)於1984年出生於以色列,早年於青年戲劇中心修讀戲劇課程,並演出了 多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影集,演技頗受好評。除了電視,奧斯里可漢也嘗試參與舞台劇的表演,甚至在以 色列首屈一指的劇院Beit Lesin Theatreu有過多場成功的演出。2003年,奧斯里可漢在描述以色列少年 成長故事的電影《早安!司羅米先生》(Bonjour Monsieur Shlomi)裡,飾演有著不為人知聰穎天資的 神童司羅米。他俊俏的外型以及清新活潑的演出,為影片注入了一股歐洲青春片的歡樂風格,不但讓該片 在以色列及歐洲地區都廣受好評,奧斯里可漢更因片中優秀的演出而提名了「以色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聲勢大漲而知名度大增的奧斯里可漢,隨後不但受邀演出約瑟夫席達入圍柏林影展的《營火》(Campfire), 兩人更因該片良好的合作默契,而在《前陷風暴》再度合作。

奧斯里可漢在《前陷風暴》裡,飾演以色列在黎巴嫩境內「波弗特堡」最後一支駐紮軍隊的小隊長李拉茲。 對被派駐於「波弗特堡」感到無可奈何的他,在本身的責任感驅使下,還是盡責地帶著軍隊的弟兄從事相關訓練 與任務編組。然而,在軍方高層對於是否撤軍黎巴嫩猶疑不決,並因此導致軍隊成員相繼傷亡後,李拉茲漸漸開始 質疑關於「波弗特堡」的一切,是否只是一個荒謬又無意義的存在…。

[BACK]

「以色列詹姆士狄恩」伊泰提倫不屑好萊塢

有「以色列詹姆士狄恩(James Dean)」之稱的伊泰提倫(Itay Tiran),出生於1980年。小時候在音樂學校學習 古典鋼琴,但中學的時候卻突然對戲劇產生興趣,並因而進入了Beit Zvi戲劇學校就讀,開始展露他演戲的才華。畢業後, 伊泰提倫進入了以色列的台拉維夫卡梅里戲劇院(Cameri Theater of Tel Aviv),一邊跟著劇團表演,一邊磨練自己的演技。 2006年,伊泰提倫領銜演出的《哈姆雷特》(Hamlet)在美國巡迴時獲得了廣大的迴響,不但建立了他的名聲,也讓伊泰提倫 因此而獲得了以色列劇場所頒發的年度最佳演員大獎。雖然電影公司的邀約在之後如雪片般紛湧而至,然而不改初衷的伊泰提倫 卻對五光十色的好萊塢沒有一絲心動。「我演戲是為了興趣,而不是尋找好萊塢的跳板,以色列這裡的機會還是很多…」伊泰提倫說。

伊泰提倫在《前陷風暴》裡飾演資深士兵柯里斯。身為小隊長李拉茲同期戰友的他,總是扮演給予諫言,並在背後默默支持的角色。 然而隨著黎巴嫩攻擊「波弗特堡」的火力日趨猛烈,柯里斯日積已久對於戰爭的不滿也即將爆發;並且開始質疑,他心中的好隊長李拉茲 究竟能否帶領他們由「波弗特堡」安全地撤退,回到思念已久的家鄉…。

[BACK]

歐哈克諾勒《我的軍中情人》一夕爆紅

生於1976年的歐哈克諾勒(Ohad Knoller),在螢光幕前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在很年輕的時候便在電視與電影中擔綱演出。2001年自戲劇學校 Nissan Nativ Acting School完成學業的他,曾經有過在一部片中一人分飾5角的精采演出。2003年,歐哈克諾勒因演出伊藤福克斯(Eytan Fox)作品 《我的軍中情人》(Yossi and Jagger)一夕爆紅,該片不但奪下了柏林影展的「泰迪熊獎」,更讓剛毅敦厚的歐哈克諾勒成為以色列最受注目的新生 代演員;甚至連《我的軍中情人》在03年的金馬影展放映時,都吸引了一大票台灣觀眾熱烈討論,造成不少話題。

歐哈克諾勒在《前陷風暴》中,飾演調任「波弗特堡」進行除爆排雷任務的士兵席夫。雖然自己的親戚在18年前攻佔「波弗特堡」的戰事中陣亡, 但對光榮戰役擁有美好憧憬的席夫卻仍不懼危險而自願調任進行任務。性格剛烈、服從絕對命令的他,對於小隊長李拉茲不依程序的作為頗有微詞。 雖然兩人之嫌隙在進行排雷任務之時,漸有緩和的跡象,但此時卻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

[BACK]